《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全程化多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来源: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1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并于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进入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时期。但是,整体来讲,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业人数少、创新成分少、创业成果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脱离、缺乏创业所需条件等[2-3]。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创新实践方面的研究与探索[4]。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方向为精细化工,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对于创新创业具有天然优势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培养方式和渠道进行研究和实践,构建一个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培养、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2 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 所谓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的不同层面,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体现及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理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实现实践过程的深入、条件的改善、考核的完善,达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等。 2.1 树立创新性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未来精细化工的发展非常需要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是精细化工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骨干力量。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5]。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一体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兼顾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提出以“教学为主体,实践为主导,研究为动力”,使理论与工程实践及科学研究相结合,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之中,建立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学生能深入理解技术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新和运作能力。 2.2 明确改革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 建立双师双能、专兼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专业+创新”结合教学,以“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3 全程化创新创业过程的实施 2.3.1 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认识的改变 如何改变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学生参与创业人数少这一现状。 (1)教师理念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至关重要。许多老师仍然存在上好课程、讲好知识的认知上,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低。教师层面通过学校加强创新创业政策的鼓励、教师团队水平的提高、教研室活动的研讨,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专业通过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主题的教研活动,围绕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专业建设如何体现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创新创业理念、课余时间如何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如何更好的将实验室条件充分利用等展开深入讨论。目前,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和认识和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热情有了大幅度提高,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的教师数量提高了100%。 (2)学生层面,从入学教育开始,深入浅出的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对创新的需求和必须,刺激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明确毕业考核要求,强化学生参与创新的热度,做好创新创业宣传、环境与条件的建立,保障学生参与创新的完成度。例如,在专业导论课程上,以本专业毕业生先任上海富坤化工有限公司经理吴锦云的创业经历为例,介绍他在校期间如何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如何将毕业设计研究内容运用工作中、如何在工作中抓住机遇实现创业,启发学生,创业需要各方面的条件,但首先必须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进而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不断积累创业条件和机会成熟时实现创业。 2.3.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创新成分少、创业成果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脱离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创新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在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的实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也学要创新项目的训练。在校期间如何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在理论教学方面采取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将IT技术引入到日常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CDIO理念、雨课堂、微课等,而且提倡教师在同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刺激学生的神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授课中,教师一方面列举企业己二酸生产的实例,分析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应用,一方面结合化工虚拟仿真课程中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的开车停车程序及事故分析,说明反应器技术的进步,创新的必要,学以致用。 (2)对于实践教学采取灵活的“1年”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双套实践教学体系4年不断线。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建立以“实现化工生产操作、生产管理”等所需能力和“化工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所需能力锻炼的培养、锻炼与提高的双套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在原有作业、出勤、提问、考试等考核方式基础上,增加了课堂讨论、qq或微信群网络讨论、分组演讲、小论文等。 2.3.3 时间与空间全方位创新教育,保障创新创业成果的取得 针对缺乏创业所需条件问题,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全方位建立条件。 (1)增加实训操作实践环节,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实验与实训结合、真实与虚拟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强化训练,通过增加化工操作实训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实验的基础上加入并加大创新型设计实验,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对于相关比较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实验,在专业教师的评估下,独立设计完成,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热情,也给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 (2)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采取与企业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共建研究室等方式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条件。再者,注重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程对学生的启发,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从入学阶段开始,聘请企业专家报告,增设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将企业参观、市场调研、创业案例、成果转化融入教学过程,专业实验增加商品类产品实验,鼓励学生走向市场,提高其双创技巧、技能以及自主创业的乐趣;利用孵化基地、校企联合研究室等,通过开放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与教师共同创业、各种竞赛活动等多途径培养、锻炼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训练模式;团队模式的毕业论文机制,锻炼学生协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的创业品质。同时,加强宣传,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竞赛、创业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 3 取得的成效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课外活动积极性提高,成绩显著。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项目多样性,例如化工实验大赛、化工原理大赛、数学建模联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辽宁高校文学创作邀请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且水平也在提高。2015年以来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数和参加人数均是2004-2014年的3倍(在校生人数未增)。③学生取得的成绩逐年提高。2015年以来对比2004-2014年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数量增加100%,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增加260%,且论文水平由原来的省级刊物提升到核心期刊、CSCD,甚至SCI收录。 总之,通过全程化多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效果显著。 [1] 刘葵.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017,45(20):181-183. [2] 段海阳.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8(22):221. [3] 张孝丽,张国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7(20):160. [4] 余建星,徐斌,孙克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5-78. [5] 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1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并于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进入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时期。但是,整体来讲,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业人数少、创新成分少、创业成果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脱离、缺乏创业所需条件等[2-3]。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很多高校都进行了创新实践方面的研究与探索[4]。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方向为精细化工,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对于创新创业具有天然优势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本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培养方式和渠道进行研究和实践,构建一个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培养、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2 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所谓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的不同层面,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体现及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理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实现实践过程的深入、条件的改善、考核的完善,达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等。2.1 树立创新性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未来精细化工的发展非常需要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高素质技术创新型人才是精细化工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骨干力量。强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5]。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一体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兼顾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提出以“教学为主体,实践为主导,研究为动力”,使理论与工程实践及科学研究相结合,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之中,建立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学生能深入理解技术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新和运作能力。2.2 明确改革目标,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双师双能、专兼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专业+创新”结合教学,以“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3 全程化创新创业过程的实施2.3.1 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认识的改变如何改变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学生参与创业人数少这一现状。(1)教师理念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至关重要。许多老师仍然存在上好课程、讲好知识的认知上,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低。教师层面通过学校加强创新创业政策的鼓励、教师团队水平的提高、教研室活动的研讨,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专业通过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主题的教研活动,围绕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专业建设如何体现创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创新创业理念、课余时间如何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如何更好的将实验室条件充分利用等展开深入讨论。目前,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和认识和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热情有了大幅度提高,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的教师数量提高了100%。(2)学生层面,从入学教育开始,深入浅出的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对创新的需求和必须,刺激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明确毕业考核要求,强化学生参与创新的热度,做好创新创业宣传、环境与条件的建立,保障学生参与创新的完成度。例如,在专业导论课程上,以本专业毕业生先任上海富坤化工有限公司经理吴锦云的创业经历为例,介绍他在校期间如何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如何将毕业设计研究内容运用工作中、如何在工作中抓住机遇实现创业,启发学生,创业需要各方面的条件,但首先必须有创新创业的意识,进而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不断积累创业条件和机会成熟时实现创业。2.3.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创新成分少、创业成果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脱离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创新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在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的实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也学要创新项目的训练。在校期间如何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在理论教学方面采取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将IT技术引入到日常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CDIO理念、雨课堂、微课等,而且提倡教师在同一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刺激学生的神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授课中,教师一方面列举企业己二酸生产的实例,分析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应用,一方面结合化工虚拟仿真课程中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的开车停车程序及事故分析,说明反应器技术的进步,创新的必要,学以致用。(2)对于实践教学采取灵活的“1年”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双套实践教学体系4年不断线。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建立以“实现化工生产操作、生产管理”等所需能力和“化工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所需能力锻炼的培养、锻炼与提高的双套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在原有作业、出勤、提问、考试等考核方式基础上,增加了课堂讨论、qq或微信群网络讨论、分组演讲、小论文等。2.3.3 时间与空间全方位创新教育,保障创新创业成果的取得针对缺乏创业所需条件问题,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全方位建立条件。(1)增加实训操作实践环节,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实验与实训结合、真实与虚拟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强化训练,通过增加化工操作实训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实验的基础上加入并加大创新型设计实验,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对于相关比较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实验,在专业教师的评估下,独立设计完成,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热情,也给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2)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采取与企业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共建研究室等方式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条件。再者,注重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程对学生的启发,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从入学阶段开始,聘请企业专家报告,增设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将企业参观、市场调研、创业案例、成果转化融入教学过程,专业实验增加商品类产品实验,鼓励学生走向市场,提高其双创技巧、技能以及自主创业的乐趣;利用孵化基地、校企联合研究室等,通过开放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与教师共同创业、各种竞赛活动等多途径培养、锻炼大学生双创能力的训练模式;团队模式的毕业论文机制,锻炼学生协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的创业品质。同时,加强宣传,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竞赛、创业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3 取得的成效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课外活动积极性提高,成绩显著。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项目多样性,例如化工实验大赛、化工原理大赛、数学建模联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辽宁高校文学创作邀请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且水平也在提高。2015年以来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数和参加人数均是2004-2014年的3倍(在校生人数未增)。③学生取得的成绩逐年提高。2015年以来对比2004-2014年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数量增加100%,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增加260%,且论文水平由原来的省级刊物提升到核心期刊、CSCD,甚至SCI收录。总之,通过全程化多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效果显著。参考文献[1] 刘葵.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017,45(20):181-183.[2] 段海阳.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8(22):221.[3] 张孝丽,张国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7(20):160.[4] 余建星,徐斌,孙克俐.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5-78.[5] 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文章来源: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网址: http://jsjyyyh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8714.shtml


上一篇: 应用化学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探讨
下一篇: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论文_冀北承德地区土壤生源要素生态化学计量与空间分异特征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